|
地板
楼主 |
发表于 2013-11-19 10:11:12
|
只看该作者
我来腆着脸讲讲我的故事,反正这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,假如能给有类似想法的同学一些不一样的信息,那这段失败的经历也算能有些正面价值。
百度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,到我离开在百度一共做了3年多的时间,在中国互联网这个环境里面,连续在一个公司3年应该还不算特别短。
先说好的地方:
1)升职空间:我是很标准的每年升职一次,一直走技术路线。算是中规中矩,不算是那种连续跳级的明星人物,但到离职的时候还没有遇到职业瓶颈。即使是员工数量不断增加,但感觉T3,T4升职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。所以对于新人而言,发展空间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,当然一个个体能影响的范伟是相对变小了。
2)技术成长:没离开的时候感觉不太明显,离开后回头看,还是学了非常多的东西。既有垂直搜索核心技术方面的硬实力,也有团队协作和管理上的软实力提升。这些东西在离开后的新环境里,我自己才体会到。说句不要脸的话,感觉的确是高于平均水准的。
3)虚名:这段工作经历基本上让我找新工作容易了很多,基本上感兴趣的地方,不需要考虑要不要自己的问题,而是自己愿不愿意去的问题。
再说为什么想要离开:
1)恐惧:随着级别升高,感觉自己投入在技术上的时间越来越少,成为一个中介与技术和管理之间搭桥的一个角色。研究领域上自己底子不够好,只能靠着背景知识不断加强来弥补;工程领域上,代码越写越少,说的越来越多。这是让我感觉非常非常恐惧的事情,作为一个热爱技术的人,似乎离技术越来越远。
2)驱动:国内互联网领域发展的太快了,这应该不是百度一家的情况,大家都需要“收益”去证明自己的价值,所以人人都想上前线。但短期内看不清楚收益,或者存在风险的领域,大家都有意识的避开。我把收益拿到就行了,剩下的交给后面的人去擦屁股。像基础架构和效率工具方面,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大佬牵头,是很难做起来的。我一直很好奇,国外的公司是如何能激励内部的tools团队不断作出提升整体效率的基础工具。所以,百度的开发效率算不上高,日志统计,代码管理发布等等这些方面,一直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战,算不上高效,甚至是效率瓶颈。
3)跨部门合作:这个是噩梦,也是公司大了以后必须面对的问题。如何平衡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?在“收益”驱动的情况下,各个部门之间的谁会愿意做别人的嫁衣?内部竞争比外部竞争还要更激烈,外部竞争还可以共存,大不了一大一小,内部竞争就只有一个能活,公司怎么会愿意资源重复投入。看似和谐的部门协作,我个人觉得还不如索性拆分成独立的事业部,大家各自拥有自主权,比这种“合作”不顺畅,有不能真刀真枪的“竞争”,可能要好一点。(管理,尤其是大公司的管理是门大学问,百度的高阶管理层都是很聪明的人,这里也就是发发牢骚,管理一个两万人的公司很难)
4)诱惑:搜索似乎是个相对成熟的产业,虽然依然有非常多的新技术可以展望,但我们得承认在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之前,我们已经处在80%向90%迈进的过程中,这个速度要远远慢于0%到80%的过程。看着周边的不断出现的新产品,自己也想亲手参与从零做起,把一个产品做大。
5)文化冲突:随着公司扩张,遇到了一些从其他公司招聘进来的人,存在不小的文化冲突。我个人感觉百度自身培养起来的工程师虽然多种多样,但是基本上都正直上进,或者说都很善良。可能是个例,我们组从其他公司招聘的一位工程师,让我个人感觉非常难于合作。比如,向上谄媚,向下压榨,把新员工的工作说成是自己做的,在自己的工作里面数据作假,在向上汇报的时候就主动承担工作,在和工程师合作的时候就把活都推给别人。这都让我个人非常难受,我无法忍受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。老实说,百度土生土长起来的不论是搞技术的还是搞管理的,跟外面一比,都和纯情高中生一样,只能被活活玩死。从数字公司空降来的总监,把部门搞的乌烟瘴气,大清洗,拉亲信,树山头,搞斗争。得承认,这人折腾起来还挺有本事,但真心不想和他共事啊,做事底线不一样啊。
综合以上种种,我决定离开百度,加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初创公司。人少,面对的管理问题就少,我可以安安心心的投入在技术上,这是我的初衷。
加入新公司以后,蜜月期的确非常幸福。遇见了很多不一样人,见识了很多不一样的技术。而且每个人都不是螺丝钉而是工具箱,能干好多不同的事情。让我大开眼界。有着在百度的技术积累,初创公司遇到的种种挑战最后都解决的不错,也给自己增强了不少信心。
但蜜月期过后,我又继续遇到了不同的文化冲突,这点我是没想到的。可以说百度把我惯坏了,很多时候以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,结果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。这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百度的好。这和谈恋爱一样,第一段感情总是在挑对方的毛病,分开后才想到对方的好。
1)”领导的意思“:在百度,我还是相信大家都是讲道理的,遇到分歧,大家可以摆数据做分析,百度的氛围还是相信一线的分析的。在新公司我遇到几次“领导说”。“XXX大佬说了YYY功能很重要我们要马上做”,我做了一些基础的数据分析,认为这个问题不是当时最紧迫的问题,还有很多更重要的问题急待解决。因为YYY功能需要我做,但我几次都表达了反对的意见。没想到的是,这个为以后埋下了祸根。之后,还出现过“领导”自己定了一个策略规则,要求尽快上线,我则反馈说这要评估看看数据才行(在百度做过类似工作的同学也许能理解这种情况,脑袋空想一个策略,都是有合理性存在的,但实际情况怎样还得要进行线下线上的评估验证)这种情况出现了不只一次,我依旧是用的百度式的处理方式,这是我个人悲剧的开始。
2)“经理”:因为到新公司以后,做了很多大功能的升级,继续不要脸的说,效果真的不错。CXO们希望我做技术团队的“经理”,我拒绝了。我觉得团队这么小,要那么多管理角色干嘛,技术挑战还有那么大,有各种O做管理角色就够了。同样没想到,这被理解成为了不愿承担团队职责,逃避责任的行为。这是我的又一宗罪。因为BAT这些公司都是技术,管理双线制,但对于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创始人而言,这的确不太好理解。理解成了我没有上进心,没有创业精神,逃避职责。
3)团队管理:依然是我没有摆脱旧的思维,习惯了结果导向,平时很多细节不讲究。早上很晚才到(快到中午了都),有时候困了就直接躺沙发上睡了,有几次下午三四点自己就开始阅读论文。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影响我个人的业绩,当有了前面的各种文化冲突的情况下,也逐渐演变成了懒散不敬业的印象。我觉得时间安排是我的个人自由,我也足够努力和投入(甚至没投入什么精力在家庭上,导致了又一重的悲剧),但没有意识到这是问题,是我的问题。
4)向上管理:在百度我觉得我向上管理还做的不错,有一些诉求会主动的反馈表达,但在新公司却又成了悲剧。我是向上管理做的比较积极的人,新团队里面,很多时候大家工作到很晚,半夜两点也经常出现。但时间都花在了和系统环境和重复出现的工程管理问题上。比如测试环境不对,比如代码merge错了各种低级问题。大家常说大公司效率低,被各种流程困扰。而小公司没有流程,大家像没头苍蝇一样稀里糊涂的。一种是原地踏步,一种是没有方向的四处乱跑。这一点把我刺痛了,加入小团队,就是想能摆脱大公司的弊病,轻装快跑。我向各种O都反馈了这些问题,并且希望他们能重视这些问题,不要光想着自己是个产品经理,不要老把乔布斯挂嘴边(你看我多不会说话)。但这进一步加剧了冲突。
5)其他还有很多,其实都是我没有意识到的文化冲突。我理解大家都有一个很积极的未来目标。但对于管理团队和做事风格上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。和“领导”意见不一样,甚至争论问题,甚至向“领导”指出问题和希望能改进,在百度我从来都不觉得是高压线,但环境不一样,我没能及时调整和改进,不断的触及高压线。
最后,我还在琢磨怎么能让大家不要再犯重复错误提高效率的时候,被要求尽快离开团队,也就是说我被开了。呵呵,你看我有多后知后觉。
同时,家庭方面也因为我长期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,很少顾及,也出现了重大的危机。几乎是同一时间一前一后,我受到双重打击,整个人几乎崩溃。
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在哪里出了问题(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,但对自己的成长帮助不大)。当然这无法挽回我在这段经历上的失败。
1)团队管理是个大问题,不要以为到哪里都和百度的管理风格一样,不要把开放简单的环境当作理所应当。团队管理是个需要真刀真枪的实践经验的,对于初创企业的管理团队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要放亮眼睛。不是小团队就没有管理问题,管理好一个团队真的很难,开始体量百度各种经理,特别是一线经理的难处。他们肯定也给过我很多的包容,只是我自己没感觉到罢了。
2)风格作风没有对错,只有合不合适,尽量要找到和自己风格契合的团队。短时间接触很难了解个透彻,熟人比生人要风险小得多。不要光想着自己一根筋做技术做产品,不会看人不会和各种风格的人合作,这是短板,迟早得治,要不就老实待在百度这个环境里不要出来。
3)不要把任何情况当作理所应当,有些东西你没有了才会知道珍惜。没有完美的地方,或者有完美的地方,但要有很好的运气才能遇到。百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不代表他没有任何优点。同样外面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诱惑,不代表就如你所愿。机会成本和风险自己要想想清楚。期望和现实的落差,会让你活的很痛苦。
4)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要“做大事”,非要把事情搞的对立起来,好像不做点牺牲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投入。因为要做“事业”所以不顾及“家庭”,还是自己没能处理还两者的平衡,是时间管理的问题,不要回避这个问题,想当然的认为“做大事”就得有牺牲。这种自我陶醉式的悲壮,也就能骗骗自己而已,一点也不感人。
5)“期权(OPTION)”不值钱,由于中国各种的法律和外汇管理条例,拿中国护照的个人是很难进行返程投资的,也就是说除了上市以外,你基本上无法合法行权…… 这一点在我离开的时候才第一次听说,在中国和VIE架构下,除非上市等少数途径,期权和烂纸是一样的。如果你中途离开或者被迫中途离开,没有任何法律会保障你的权益,通常来说你不行权的话期权会在你离职半年后失效。所以不要把“期权”的数字当成一个非常影响你决定的因素。返程投资和如何行权这些东西是没有人会跟你讲的,自己研究研究法律,合同里面看看清楚,好的公司会考虑到行权的问题给一些变相行权激励的手段;不好的公司,就只有不能行权半年过期的期权了。这些事情要么自己考虑清楚,要么交给成熟的公司去帮你考虑(至少不会坑你)。
最后,百度不是一个完美的公司,但绝对不是个差公司,我非常怀念在百度工作的日子。
|
|